以梅花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意象,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事物超脱于表面的深入思考。从古至今,梅花一直被用作映照内在高尚品格的传统意象,在不同的艺术家笔下各具风采。
“踏雪寻梅:刘海粟美术馆馆藏梅花主题作品展”
2023年4月25日,“踏雪寻梅:刘海粟美术馆馆藏梅花主题作品展”策展人导览专场活动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据悉,作为岁寒三友的代表之一,刘海粟美术馆计划将松、竹、梅三个中国古代传统意象的馆藏主题作品展形成系列展,此次“踏雪寻梅:刘海粟美术馆馆藏梅花主题作品展”为该系列的首展。展出27件入藏刘海粟美术馆以来首次出展的作品,也是刘海粟美术馆开馆以来展出古代藏品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学术主持尚辉说:“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的看点是刘海粟本人的书法和艺术创作。他的收藏毫无疑问是处在上海美专发展的盛期,他一方面是丰富自己有关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和创作,另外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和创作来丰富和发展油画的本土化。在今天这个展览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刘海粟先生在当时花费巨资收藏的这样一批作品。这些作品真也好假也好,在我们今天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什么样的传世作品,我觉得这些作品即使说在鉴定上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意见,但至少它是民国之前做的不同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本身都带着古代文化的气息,也体现出不同收藏家和不同的人对古代书画名家作品和风格的理解。”
展览现场
据策展人张我在导览中介绍,本次展览以刘海粟美术馆馆藏历代梅花主题作品的展示与赏析为主线索,结合多种形式的当代梅花主题作品展示,从赵孟頫到刘海粟,从架上绘画到多种材料的创作,以“晏岁姿”、“淡墨痕”、“万里春”和“雪未销”四个版块,贯穿历史与当代,多角度展示梅花在各艺术家笔下既有共性又充满个体多样性的表达,呈现意象性表达的传承与变迁。
策展人张我现场导览
章节一 晏岁姿
“晏岁姿”板块从两件不同时代的岁寒三友主题作品出发,进入中国传统意象性表达的世界,感受松、竹、梅的独特气质和三者间形态与含义的异同,体会艺术家在进行意象性创作时的心境,思考中国传统意象象征意义的由来和形成。
《岁寒三友图》,唐寅,明代,刘海粟美术馆藏
《三友图》,童锦,年代不详,刘海粟美术馆藏
《岁寒三友图》,刘海粟、高络园、朱孔阳,1976,刘海粟美术馆藏
章节二 淡墨痕
为何从古至今的中国文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梅花作为代表性意象?这种现象何时开始形成?为何这种意象性表达能延续至今?在“淡墨痕”板块,对梅花主题作品的观察和思考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古代较早期的梅花主题作品中,思考梅花意象的起源,感受梅花如何从其自然属性引申出坚韧、高洁、无畏等象征意义,体会梅花在文人间所引发的思考,以及古代梅花意象如何从文学至图像学发生转变。
《山桥探梅图》,赵孟頫,元代,刘海粟美术馆藏
《梅花》,金农,清代,刘海粟美术馆藏
章节三 万里春
“万里春”板块想要探索和呈现多样性的古代及近代梅花主题作品的背后,是不同类型及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笔下的梅花意象随历史变迁造就的异同。同样的创作主体,在社会及精神层面因素变化的影响下,形成百花齐放的作品样貌。
《艳斗汉宫春》,刘海粟,1965,纸本国画,108.6x103.6cm
《梅花怪石图》,吴昌硕,1888,刘海粟美术馆藏
《梅花水仙图》,陆治,明代,绢本国画,71.7x19.4cm
《墨梅图》,郑燮,清代,纸本国画,27.2x22cm
章节四 雪未销
“雪未销”板块主要呈现当代梅花主题作品,展现出意象性创作在当代的现状。带着先前的观察,将当代意象性创作与古代意象性创作进行对比,思考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寒雪梅中尽,繁华报春来》,张雷平,2015,纸本设色,96x88cm
《今朝忽见数花开》,顾炫,2020,纸本设色,32x32cm
《梅林春晓》,杨正新,现代,刘海粟美术馆藏
此外,本次展览与上海创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寒鸦图》VR互动体验区,并设有线上沉浸式展厅。“《寒鸦图》这件作品刻画了冬日里冷峻的景象,枯木、白雪、乌鸦,荒芜与生机交织。VR技术通过三维模型制作与《寒鸦图》完全相同的场景,最大程度还原真实的光影环境和交互体验,再现画中的情境和氛围,还原画家当时的视角。”策展人张我说,“《寒鸦图》不仅仅是一幅刻画细腻的作品,更体现出画家当时的心境写照。VR技术让我们能够帮助我们站在画家的身边,深入理解画中的寓意和情感,以更生动的方式体验画面所带来的冲击力。”
踏雪寻梅VR沉浸式体验
《寒鸦图》,黄筌,五代,绢本国画,94.7x157cm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意象的展示和解读,更是希望能激发观众对传统意象本源的回望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思考,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时代意义,从文化本源和精神底蕴出发找寻文化初心,坚定文化自信,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4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三、四号厅对公众开放。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